当前位置:首页 > 旅程推荐 > 绿道游

走读广州,探寻绿道花都

发布时间:2017-11-23  来源:广州市规划院微信公众号

花都,位于广州市区北部,拥有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具有建设绿道的突出优势。自2010年以来,花都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绿道建设号召,按照“两主六环三联线”的绿道规划构想,已完成绿道建设里程150公里,建成驿站服务点6个,完成投资2亿多元。绿道覆盖全区4个街、镇,覆盖面积363平方公里,串联30多个城乡主要景点,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日常和节假日旅游、休闲、锻炼、出行的良好场所。

本次“走读广州”的探寻之旅,我们选择了花都两个经典的绿道节点:新华都市休闲绿道的花都湖、西部田园村落绿道的塱头村。让我们一起来说道说道花都的绿与美。


花都湖俯瞰


昔日水泥巨坑 今日生态家园

秀美花都湖

花都湖位于新华镇的东南边,东起铁山河河口,西至京广铁路桥段,全长约6.68公里,占地总面积约2.8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1.25平方公里。作为2012年广州市重点工程之一,花都湖也是广州市“六湖”亮点工程之一,规划建设为音乐文化引领,融合花卉、岭南、工业等多元文化的城市生态文化家园。其中段为花都湖公园,集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设有岭南园、世界国花雕塑园、桃花湾、儿童乐园、旧水泥厂等景点。

我们选择花都湖作为本次“走读”的第一站,从我院出发,经过1个小时的车程,来到花都湖北广场。踏入花都湖公园,跨过遥望山、走过三孔桥,远眺水泥厂,品味百花园,游览岭南园,漫步水上栈道,感受芦苇飘雪,身边不时闪过骑行男女的倩影、飘过湖岸老者的悠悠粤曲。



花都湖内原水泥厂


游花都湖不得不提水泥厂。废旧的塔楼高高矗立在南岸,完整而独特,记录着那段城市文化历史。斑驳的墙壁、残留的窑炉和烟囱,在一片青山绿水中显得别具特色。庞大的体型和被熏黑的墙体,述说着曾经的辉煌。

实际上,花都湖原来就是水泥厂就地取材挖出的巨坑。这里是新街河下游河面最宽阔的地方,也曾是花都的支柱产业水泥生产的集散地。当年,水泥厂在此长年开采作为水泥原材料的青石,挖出的巨坑深达70多米,形成的堰塞湖与新街河几乎连成一片。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政府彻底关闭了这三家对城区污染极大的水泥厂,此后又对新街河进行整治,并建成了花都湖。

根据规划,水泥厂将打造为音乐休闲创意工厂,目前正在建设中,有望成为广州第二个红专厂。


花都湖岭南园


由水泥厂往西不远,是一座漂亮的岭南风格仿古建筑群。这是花都湖的亮点之一的岭南园。湖光山色中,亭台楼阁影影绰绰,线条流畅的镬耳墙“岭南味”十足。花岗岩石砌雕栏工艺精致,木花窗简朴疏朗,大飘檐敞厅通风采光俱佳……白色外墙、黑褐色琉璃瓦顶的亭台楼榭高低错落、参差有序,一梁、一柱、一砖、一瓦、一石,无不流露出别具一格的岭南传统园林建筑风韵。

岭南园按照岭南古建筑园林进行建设,依山傍水,四周建筑围合,占地约20亩,共由13幢1至2层单体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可供市民公共休闲聚会交友,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也是当地的永久性花街,同时作为花都湖游客服务中心等功能使用。


塱头村俯瞰


百年流芳传书香塱头古村

依依不舍地离别花都湖,驱车40分钟,我们来到了本次花都之旅的第二站——塱头村。塱头古村位于花都区炭步镇,距今已有642年的历史。塱头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村内还有20多条古巷,以及历史悠久的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古村以古建筑品种多、保存建筑规模大以及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是迄今为止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

2008年塱头古村成为广东省首批认定的27个古村落之一, 2010年被评为广州十大特色村落。古树环村,塘水相拥。塱头村完整保存了很多明清时代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古屋,尤以镬耳屋为代表,气势宏伟,雅致大方。

塱头村古屋多为宗祠和书室,大多建于清代,部分建于明代,一般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人字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或龙船脊,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工艺较好。当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友兰公祠,因祠中建有一座十分罕见的接旨亭。在友兰公祠的门匾上方,有一幅壁画,画中有四棵白菜。别小看了这四棵白菜,其中的立意却非常深刻:先祖们认为即使粗茶淡饭也要供孩子读书。果然,这家人“七子五登科,父子两乡贤”,为此皇帝恩赐两道楹联,带动全村好学成风。


塱头村书院群


塱头村有一座高约3米的人瑞牌坊,花岗石结构,正面门额阴刻“升平人瑞”四字,意为“太平盛世人寿极高”,横额上款刻字“乾隆壬子年季冬吉日”,下款刻“一百零三岁黄卓篪建坊”。石额顶上还有阴刻“圣旨”,背面阳刻“百岁流芳”四字。据村民介绍,这座牌坊是为塱头村十一世祖(塱头第五代)黄宗善的儿媳崔氏夫人所立。她的丈夫在30岁时染病身亡,当时崔氏夫人才24岁,她活到103岁去世,79年间始终未再嫁,乾隆皇帝下旨立碑纪念。

塱头村的村东头还有两件宝贝,那就是青云桥和红棉树。青云桥建于1507年,桥洞宽4米,深11米。以前这里水清如镜,村里人经常在桥下划船、游泳,据说红线女当年也在塱头村唱过粤剧。以前花都有首民谣,提到“塱头桥、茶塘庙”,其中的“塱头桥”指的就是青云桥。离青云桥不远,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树,距今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是广州最古老的木棉树。某种意义上,这棵木棉树已经成了塱头村的象征。

湿地果园、小桥流水、田园古村,一幅幅如画的风景经由绿道串联起来,或漫步、或骑行,流连其中,感受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水与城的相得益彰。

花都,正一步一脚印地建立起结构合理、配套完善、连通便捷、功能丰富的绿道网络体系,“美丽绿道、全民绿道、幸福绿道”,将成为“幸福花都、理想城市”的新品牌。建设“山川钟灵秀、南北粤咽喉”的广州北大门,GZPI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