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珠江狮子洋水道西岸,坐东北向西南,背依碧绿葱葱的菩山,前临潮汐涨落的玉带河。靠山近水,水秀山青。大岭村建村迄今,已有873年的历史,因为出了1个状元、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而闻名。大岭村总人口2400多人,规划面积达357.36万平方米。大岭村风景优美,村落格局完整,历史遗存丰富,传统建筑精美。2007年5月31日,大岭村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是广州市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村。2008年4月8日,大岭村还被广东省旅游局评选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
“蛎江涌头,半月古村”是大岭村村落整体格局特色。大岭村整体傍水而建,村落居民有序地排列在菩山脚下和大岭涌之间,基本呈半月形布局。大岭村以一条古街为主轴,旁生里巷,形成“大街一小巷”的两级交通体系,形成“鱼骨状”的街巷格局,处处与村落水系相通,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合。整体来说,传统村落肌理清晰,格局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大岭村从聚落整体环境看,村落选址背山面水,依山而建,绿水环绕,形成“山,水,村,田”聚落格局,具有典型的岭南特色。大岭村村落民居布局形似鳌鱼,绕流村间的玉带河更如玉带缠腰。大岭村是典型的岭南古村落,现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这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难得一见的。
大岭村历史悠久,各式古石桥跨于河上;古塔立于村西南角;祠堂、门楼、牌坊、麻石巷、古树、蚝壳墙等在村中皆可见。部分主要景点如下:
一、玉带河
玉带河,全长约九百米,环绕菩山东南面,与里巷的小埠头相连,形成典型的岭南水乡格局。正是:菩山环座后,玉带绕门前。
二、龙津桥
龙津桥,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三百多年,是番禺现存最古老石拱桥之一。全桥用红石(红色沙砾石)建造,据说是取材于莲花山古采石场。东西横跨玉带河,桥长二十八公尺,桥宽三点二公尺,一墩二孔拱桥。桥面两侧石栏,各竖十六柱十五方。刻有莲花纹,八宝花纹。“八仙过海”的图像,“鲤鱼跃龙门”等浮雕,刻工古朴生动。桥北侧一方雕有番奴像,作双手捧盘顶在头上,盘中盛物,单脚跪献状,是石雕中较有特色的,殊为罕见。桥中央外侧刻阳文草书“龙津”二字,上款“康熙年”三字,现保存良好。
三、接龙桥
接龙桥,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一拱二墩,全桥花岗岩白石砌成,东北向横跨玉带河。由于年久失修,残缺严重,已于2007年12月按原貌进行修葺,并于今年3月中旬竣工。
四、大魁阁塔
大魁阁塔,即平时村民所讲的“文昌阁”。于2002年9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建于清朝光绪十年,三层阁式砖塔。塔高约二十点六五公尺,平面呈六角形,边长二点八公尺,双隅水磨青砖墙体。塔基高零点七公尺,花岗岩白石砌成。底层门上镶花岗岩白石额,刻“作镇菩山”四个阴文正楷大字。第二层开竖长方形石框窗,镶石额“司令司忠”四字。第三层开六角形石框窗,镶石额刻“日月齐光”四字。瓦顶前檐十三行,向上减缩成六角攒尖瓦顶,卷翘脊。塔刹竖绿色琉璃宝葫芦。塔内各层均铺设木质楼板,有木梯盘旋可上。大魁阁塔因年久失修,残缺严重。镇修葺办公室已于今年3月对大魁阁塔按原貌进行修葺,现已基本完工。
五、显宗祠
显宗祠,又名凝德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近五百年历史,在清朝乾隆辛酉年(一七四一年)重修。显宗祠位于大魁阁塔和龙津桥北侧,前临玉带河,座东向西。显宗祠为三楹三进结构,即三进两天井结构,建筑宽敞装饰富丽。头门四层莲花斗拱,硬山脊,饰以灰雕,山墙有砖雕。梁柱以木雕装饰,各时代古人像、图案、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正门左右石鼓墩,墩边有西洋儿童像,是番禺古建筑所罕见的。显宗祠前座宽三十三点七公尺,深二十八点八公尺。中后座宽一十六点七公尺,深三十八点八公尺,共占地一千六百三十二平方公尺。檐枋上共有一排二十一组如意拱承托飞檐,两端的栌斗雕成金狮,其它十九方栌都雕成各式夔龙、卷草等图案。梁枋都雕有高浮雕历史人物故事、卷草龙、鳌鱼等图案。头门的木雕精湛生动,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组成了一组富丽堂皇的木雕艺术品。
六、两塘公祠
两塘公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一四O三年)。该祠占地一千六百八十六平方米,座东北向西南,结构为深三进,硬山顶。外墙用蚝壳砌筑而成,山脊以灰塑为装饰,龙飞凤舞,栩栩如生。梁枋以木雕装饰,前座有砖雕、石雕为装饰。两塘公祠在清朝光绪年间曾重修一次,所以头门是花岗岩白石和青砖砌建,保留着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两塘公祠另一特色是:它以密密麻麻的蚝壳整整齐齐地垒就,墙身高九公尺,墙体厚厚,至少有蚝壳10吨以上。两塘公祠门前有一棵同期种植的菩提树,至今已有几 百年的历史。树高超过15米,直径有1米,树荫约60平方米,成为现在番禺境内历史最长久,树形最大的菩提树。
七、陈氏大宗祠
陈氏大宗祠即柳源堂,始建于宋代,现在的陈氏大宗祠是在二OO一年按原貌重建的。柳源堂位于大岭村中约,占地面积三百平方公尺,门口广场七百平方公尺。广场东侧立有五对旗 杆夹石,台高一点二四公尺,长一点四四公尺。夹石高一点六公尺,宽零点四四公尺,厚零点一四公尺。一行共五个石台,前三对旗杆夹石都是花岗岩白石砌成,第四、五对夹石由红砂石建成。
八、陈永思堂
永思堂,又名“花园”,于清朝道光丁未年(1847)始建。永思堂东西宽八十四点七公尺,南北深三十六点一公尺,占地面积约三千多平方公尺。永思堂的中座是仿南阳府二堂格式,神厅 居中,在上之下是天井,左右两廊,每边一厅一房。西侧为厨房,厨房内有“三眼井”。东侧为花园,占地较广,花园中为池塘,池中有小拱桥。池塘傍建船形大厅“爱莲轩”,“爱莲轩”和“文魁”二匾在轩中。据说当年园中很多名贵花草树木,故村民称之为“花园”。
九、菩山第一泉
菩山第一泉,位于大岭村菩山以东北方山脚下,是自然的沙滤山泉,水质清冽。清朝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年)辛卯科进士陈维湘在山泉旁岩石斜坡上题字刻石,中间刻有“菩山第一泉”五个隶书大字,此泉因此得名。最近村民藏入水管,从山脚引水至田边,泉水清澈,源源不断。
十、“贞寿之门”石牌坊
“贞寿之门”石牌坊,是一种纪念性的独特的建筑物。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110多年。位于大岭村北往龙漖村道路转角处,座北向南,西靠玉带河古埠头,东临菩山角下的姑婆庙,距显宗祠约300米。古牌坊为四柱三门三楼石牌坊,由花岗岩石块构成。 占地面积东西长五点八米,南北宽一点八米,高约六米。正中门上石横匾刻阳文正楷“贞寿之门”四字,左门横匾刻“同享”,右门刻“百龄”,中间两柱正面分别刻“贞门帝予千秋表,寿域天为二母留”一联,背面刻“苦节可贞两母其颐臻上寿,考思锡类九霄沦孛霈皇仁”一联。贞寿之门是为文林郎陈达华妻蔡氏、妾冼氏二人守洁养大女儿,两人都活到百岁才寿终,经历六朝皇帝,当年陈达华居住大岭西约坊“菩山第一门”旁的一条‘里’,皇帝下旨后,这条‘里’就改名为“百岁里”。
十一、五板白石街
五板白石街建于清朝光绪廿三年(一八九七年)。上街五板白石砌成,全长400余米。
十二、沙井气
沙 井气位于大岭村中约颖源里内,用花岗岩白麻石砌成,井深三点三公尺,水深约二点五公尺,井水源源不断,取之不尽,水质清澈,。因出水快如出气,故名“沙井气”。
十三、荷花池
位于大岭村内显宗祠旁以及文昌阁旁的两个鱼塘已于今年3月份改造成荷花池。现显宗祠旁的荷花池四周已砌石堤,并准备安装栏杆及建造“观荷亭”。
姑婆庙
建于明朝,现皆拆毁。是为陈氏四世祖姑圭姐而建,据谱载,圭姐乃我三世祖文炳字日南之女,因其见东卿早逝,遗下妻子和儿子洪懋字惟政,当时圭姐十六岁,洪懋只一岁。不久日南夫妇相继去世,剩下寡嫂、孤侄,此时遗庆公一系只得洪懋这一后裔 。当时曾有不少富户人家向圭姐求婚,圭姐泣曰:“陈氏三世惟此一线,我何忍弃寡嫂、孤侄而去。”圭姐决心牺牲自己幸福,遂杜门抚孤,终身不嫁。圭姐寿高75岁而终。陈氏得延嗣,迄今族姓繁衍赖圭姐之力,故立庙崇祀。
除此之外,大岭 村还有姑婆屋、陈氏墓、纪念亭等等景点。大岭村的历史文物景点主要集中在村头、村中、村尾三个片,文物古建筑保存基本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