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说广州 > 广州典故

老广嗜花 溯源秦汉

发布时间:2017-12-28     来源:广州日报

“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当代散文家秦牧在1962年写的一篇《花城》,让广州这座南国古城又多了一个名字并传遍全中国,即“花城”。

一个城市的别名,源于一篇美文,这是十分罕见的,秦牧功不可没。但是秦牧不可能独美,广州“花城”之名能得到全国乃至全球的认可,更主要是因为广州有花城之实。广州人最为实在,先务实后务虚,“先生孩子后起名”。“花城”得名也不例外。秦牧为广州起名“花城”的历史满打满算也就是五十年来的历史,但是广州有“花城”之实、广州人赏花用花成俗、种花养花为业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秦汉。


2017年12月2日,广州市天气晴朗,天蓝且通透,广州市二沙岛艺术公园花繁似锦,非常美丽。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广州有个种花姑娘叫素馨

广州珠江医院一带现在属于海珠区南石头街管辖范围,在撤镇设街之前这里都属于新滘镇。新滘镇里有条自然村叫做“庄头村”。历史上的庄头范围很大,现在的南石头、瑶头、南村、小港、五凤村等地都属于庄头的范围。一千多年前,这个村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素馨之乡”,也可以说广州“花城之实”就是从这里起步的。我们今天的《广州故事》就从“庄头”这个地方讲起。

南汉是继南越国之后在岭南地区建立的第二个独立政权,首府就是在广州。在南汉,庄头村有个叫做素馨的种花姑娘,特别喜欢耶悉茗,所以田里种的、房里挂的全是这种花,后来入选南汉王宫。刘王纳素馨姑娘进宫后,下令王家花园遍种耶悉茗。南汉王还专门在广州城北建了一个名叫芳春园的花园,花园里有一座木桥。桥头所在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兰圃。刘王对素馨姑娘极其宠爱,要求芳春园里宫女每天都要佩戴此花,这样一来三千宫女每天起床梳洗的时候,落花顺着溪水顺流而下,长此以往,这座不知名的木桥有一个动人的名字——“流花桥”。

流花桥到明代改为石桥,清代重修。现在桥下小河改为暗渠,桥已经不存在,不过“流花古桥”四个字还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流花湖”“流花客运站”“流花火车站(即广州火车站)”的出现,“流花”二字一度成为广州地标性的地名。

南汉王朝结束后,庄头村民将素馨的坟迁回庄头,新坟很快长满了一簇簇洁白的耶悉茗,于是耶悉茗被赋予一个新的名称“素馨”。

从晋代起,素馨花也成为深受广州妇女们喜爱的饰品,非常流行。广州妇女喜欢将素馨花穿织成素馨灯悬挂在门上,或者做成流苏宝带,饰以发髻。而每年七月七这天,妇女们又有以素馨花艇游珠江的习俗。

从五仙门花市到双门底花市

明朝开始,庄头村的村民每天早上蒙蒙亮,采集素馨花从河南的四面八方运送到花渡头,再划船来到河北的天字码头这里摆卖,这里就形成了广州最早的花的集市。由于后来花的买卖生意越来越旺,于是卖花的集市陆续从天字码头一带扩大到广州的城南的七个城门,即城门口花市,而五仙门花市是最负盛名的。五仙门是明代扩建的广州新城南城墙上的一个城门,遗址在今海珠广场西侧。五仙门靠枕濠畔街,而濠畔街又是当时广州最繁华的街道,来自全国各地商人在这里开着商号,兑换着各种银票,自然成为卖花的好去处。

到清代,素馨花成为广州清代产量最大的鲜花,是广州花卉历史上最早出现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所以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当时广州的市花就是素馨花。

素馨花是一种很不起眼的花,花朵不大,白色。但是几百年的种花、卖花、买花的过程中,花逐步深入广州人的家家户户,种花、买花的品种逐渐增多。清光绪年间,张心泰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所写《粤游小识》中说:“每届年暮,广州城内卖吊钟与水仙花成市,如云如霞,大家小户,售供坐几,以娱岁华。当时的花市只在双门底上下街,上街卖吊钟、桃花为主,下街卖水仙为主。开市时间由农历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起,至除夕。”

双门底是在哪里?就是现在的北京路,以西湖路为界,以北的叫做双门底上街,以南的叫做双门底下街。至此,固定在春节前三天、到除夕午夜收市的“广州除夕花市”正式形成,并成为广州人独一无二的过年民俗风情。


1986年天河首届花市


桨栏路奠定广州花市格局

如果说双门底花市奠定了“迎春花市”的基础,那么“桨栏路”奠定了广州“迎春花市”的格局。尽管现在很多广州人并不知道桨栏路的具体位置,但是讲到广州花市的历史,绕不开“桨栏路花市”。

清末民国年间,广州商业大户多在西关开设商号,桨栏路花市成为广州的花市中心,这自然与桨栏路独特的位置分不开:十三行的钱银业、杉木栏的纱绸业、杨巷的匹头业、上九路的金铺业、德星路的百货业、一德路的京果海味业、状元坊的刺绣业、西濠口(现人民南附近)的大酒店、大商店,所有这些奠定了桨栏路花市的中心位置。

过去,工商业界平时是没有休假的,年终结算,一般都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前后。一年盈亏已成定局,因此,商号们都要把厂店布置一番,作除旧布新的迎春,寄希望于未来。摆个花局表示店主人风雅阔气,商人们多会买些时花摆个花局,就是在店铺的正中央,摆一张八仙桌,系上红色的绣花桌围,放上花瓶。插上花枝并伴以花脚(切枝),桌面上或再放水仙花、糖果盒等,有条件的更是挂几幅名家字画,借此表示店主人的风雅和阔气。没有名家字画可挂的,也会用红纸写上几句吉祥话,张贴于店中适当位置,并在周围陈列金桔、盆花,使店中充满节日气氛。花市中最美丽、最名贵的花,多是这些大户买去。一枝好桃花作用胜过现在一辆宝马车。此外,老板们肯出高价买枝好花,表示该商号本钱雄厚,以取得顾客和股东的信任。这种桨栏路花市的风格也影响了后来广州花市的风格直到现在。

抗战结束后,到了1953年,花市兴旺,花市地段扩大到了杨巷南段和衣帽街一带,花价有所下降,上品桃花出口赚取外汇,花市以中档桃花为主。1956年,以经历了至少三十年的桨栏路花市作为广州中心花市迁至太平路(今人民南路)。

爱花如命的老广

广州人爱花是爱到骨子里的

从1937年8月31日到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之前,日本人对广州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轮番轰炸。即使在这个时候,广州人头顶听着日本人飞机的声音,也要赶着去花市买一束鲜花,迎春花市照开不误。而沦陷七年,广州的花市也从无间断。普通百姓,即使花上一个家庭半个月的开支,也要买上一枝好花,以求来年全家幸福平安。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全市只有芳村花地一处的花农卖花。1970年春节,大批的广州人从黄沙码头乘轮渡至芳村买花,从2月25日至28日客流大增,26日(除夕)一天有8万多人次过江,由于客流高度集中,每趟轮渡工作人员都能捡到满满一筐被踩掉的鞋子。即便如此拥挤,也没有阻挡广州人买花的脚步。

改革开放后,广州花市步入正轨。1978年广州各个区县都开始设置花市,这一年有花档2347个,220万广州市民游花市。“花城”广州再一次迎来花的春天。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传说中,每一朵花的绽放,都是一个天使在诞生,每一片叶的舒卷,都是一个灵魂在跳舞。借花明志、以花传情。在花的世界里寻找亲近自然的幸福与美好,那迎春花市上的花语,正是广州花文化的最集中的表现,正是广州人务实低调的最好写照,延续两千年一直至今。


华南植物园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摄


市中心打造成城市“绿肺”

陈焕镛,祖籍广东新会,191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森林系。1927—1941年任中山大学教授,陈焕镛创建了中山农林植物研究室,收集植物标本,建成中国南方第一个植物标本室,也就是今天中国面积最大的植物园和最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育机构之一华南植物园的前身。

打开世界植被图,北回归线纬度带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影响,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地属于沙漠、半沙漠或干旱草原。只有中国、南亚热带地区有森林,被称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这是北回归线上的奇迹,华南植物园坐落在北回归线上,核心使命便是保护这一方常绿阔叶林。现在华南植物园拥有超过100万份标本,生活着13000种植物,并原地保育了大量的珍稀品种。

发展至当下,华南植物成为广州的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之一。但是让广州市民感到幸福满满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广州有一个地方,是绝对的风水宝地:隋朝是广州总管府;宋代是安抚厅;元代是广东道肃政廉访使署(主管广东司法的最高机构);明朝为都指挥司署,掌管全省军务,并曾为南明绍武政权王宫;清代初期,平南王把这里作为平南王府,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起这里就成为广东巡抚署。到1918年,这里就变成了“市立第一公园”,1921年10月12日正式开放,这就是现在广州市人民公园的前身,这也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对普通市民开放的公园。在住宅密集的广州市中心,在如此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拥有如此的“绿肺”,应该就是“花城”人的另一种体征吧!

人民公园仅仅有4万多平方米,从这里向东约9公里的地方,广州又有了一个更大公园——花城广场。她的面积达到56万平方米,这里种植了超过600棵大树和古树,约两公里长的步行木栈道和占地超过1.5万平方米的浮岛湖。周边拥有广州图书馆新馆、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30多幢现代化建筑,让这里自然成为广州最“贵”的地方,她是属于全体广州市民的地方。

星空下的阿婆六村

生活在特大都市里的人们,如果抬头就能看到满天繁星一定觉得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在广州却是唾手可得。从闹市中心向东北1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阿婆六的山村,在这里,白天你看到的是池塘里的鸭子散漫地游,院子里的老狗懒懒地晒太阳,竹竿上挂着弄好的腊肉,田地里村民在栽种茶树,远远白色的房屋升起阵阵炊烟。而晚上你就会看到繁星密布,银河高挂天际,如碎钻一般璀璨动人,如果你的设备上好,你可以拍到猎户座星云斑斓的色彩,拍到仙女座大星系婉转的旋臂。

这就是让广州骄傲的另外一个层面:“广州蓝”。

广州昊天化工,作为一家1956年建厂的老国企见证了黄埔大道由荒郊变繁华中心区的历史,但是时代的发展,这个给广州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的老国企在2009年搬迁出城区。当然搬迁的企业不只是这一家:随着广州水泥厂的搬迁,西村地区的市民不再忍受粉尘污染之苦;随着员村热电厂的停产,员村地区催生又一个CBD。

2014年,广州印发实施《广州市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方案》。 “十二五”以来,广州共完成1298台高污染燃料中小锅炉淘汰或改造工作。越秀、海珠、荔湾、天河四个中心城区于2014年率先建成“无燃煤区”。广州分别从2014年7月和2015年4月起,全面推广使用国Ⅴ标准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较国家要求的全国统一实施时间分别提前了3年半和33个月。

我们可以展示一组数据:2013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60天,2014年282天,2015年为312天,2016年310天。PM2.5年均浓度,降到了仅36微克/立方米。而根据《广州市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目标,到2020年,广州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要占全年比例达到90%以上,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

小鸟叫早 梦想成真

广州的花更美了,广州的地更绿了,广州的天更蓝了,于是各类鸟儿也喜欢上广州了。

“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悠游”,这是广州南沙湿地的真实写照。南沙湿地,总面积10000亩,是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完整、生态最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每年冬季,数十万只候鸟来这里栖息过冬。这里不仅是苍鹭、白鹭、夜鹭、东方白鹳、黑翅长脚鹬、斑嘴鸭、燕鸥等常见鸟类游乐的天堂,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尾海雕、二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等也在此停歇。

云在空中飘,空气中能闻到海的味道,鸟在树上飞,鸟儿成了叫醒的闹钟,这是生活在南沙的人民的真切感受。不过对于生活在闹市区的广州人来说,这种感受也越来越浓烈了。

广州火车站是广州闹市区中的闹市区,在其旁边的流花湖公园内有一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小岛——鹭岛,这个岛起初稀稀拉拉百来只鸟,现在数量早已过万。其中以灰鹭、白鹭、红耳鹎、白头鹎、鹊鸲、暗绿绣眼鸟、乌鸫等留鸟居多,也不乏红嘴相思、白头翁、八哥、画眉等珍稀鸟种。

民歌《鸿雁》有一句歌词是这么唱的:“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但是在广州的海珠湖上,这些鸿雁摆起了“一字飞”,有人开玩笑地说,北方的鸿雁也乐不思北归。

鸟儿也是有灵性的。就在《财富》论坛召开之际,一群白鹭在广州最繁华的地区——猎德大桥附近翩翩起舞,这应该也是鸟儿用其独特的方式欢迎参加《财富》论坛的来宾吧!

“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如果从高空俯视,广州的地域轮廓就像一只展翅的飞鸟——头部是森林茂密的从化;两翼是城郊的水网、水田、果园;腰腹是中心城区的绿地;尾部则由番禺、南沙延伸入伶仃洋的三角洲平原构成。这种“山、城、田、海”的格局和热带-亚热带植物群落丰饶的自然生态,令广州变成鸟儿们乐居的家园。如今仅能观察到的野生鸟类,就有267种。全球候鸟迁徙一共有8条线路,3条经过中国,当中的两条就经过广州及周边。

“一江两岸三带”让广州更美

往事已矣,如今的庄头村已不见素馨花田,因素馨花而得名的历史遗物“花渡头”保留下了“花洲古渡”的石牌坊,在上世纪70年代改造滨江路的时候,渡口消失,石牌坊也移到了晓港公园内,当然今天一座名为“庄头公园”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包括庄头公园在内,现在广州市正在抓紧落实“一江两岸三带”计划。从广州城市空间结构出发,依托三个十公里,挖掘广州“已有之美”。西十公里——近代广州,以中西合璧为特点,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见证广州千年商都的辉煌发展;中十公里——现代广州,以现代多元为特点,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东十公里——生态广州,以生态低碳为特点,展现活力与开放的现代化港城,通过自然保育、生态修复营造广州未来的都市田园活力。

这,就是广州!